2023-07-13来源:菠菜网最稳定正规平台四川学习平台作者:罗宝川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并深刻阐释了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的重要论断,彰显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民族品格,反映了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创新活力。“五个突出特性”并非单向平面的静态并置,要整体把握其各具特色又和合相生的内在联系,才能掌握思想和文化主动,并有力地作用于道路、理论和制度建设。
要理解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首先要了解绵延中华文明的深厚积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在五千多年进程中,中华文明取得了众多原创性的贡献,无论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四大发明”,还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和谐共生、和合大同等原创思想,都是中华文明推崇革故鼎新、别开生面的生动体现。近代以来“西学东渐”,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在五千多年进程中,中华文明关于国土、国家、民族、文明等核心利益的共同信念,实现了从自在走向自觉的深刻转变。正因为中华文明在发展过程中遭遇了无数挫折,在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扫清国家发展进程中的一切艰难险阻后,中华民族更能切身体会到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深刻内涵,不论环境如何艰苦,勤劳的中国人民始终坚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五千多年进程中,中华文明对内践行儒家“民本”“仁政”思想,对外维护国际秩序,不搞文化霸权、政治欺凌,不搞“党同伐异”的小圈子,不将自己的价值观念强加于人。
“五个突出特性”是对中华文明内在特质的反映,它们之间紧密关联、内蕴机理,从不同维度全面阐明了中华文明的内生逻辑。突出的连续性是中华文明长久存续的时间保障,是我们准确理解中华文明历史演进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内在关系的思想线索。中华文明具有连续性,是因为我们有汉字书写的前后相继,史乘记载的连绵不绝,王朝兴衰的政治迭代,礼义兴邦的思想传承。它们有力地叙说了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自古延续至今、从未中断的文明。突出的创新性是中华文明连续不断的内生动力。中华文明“穷则思变”“自我作故”的气魄和创新活力,一方面显示出丰富的民族智识,另一方面,摆脱偏狭固执、踟蹰不前的束缚,为中华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提供了不竭动力。突出的统一性是中华文明凝聚不散的坚实后盾。国家的统一性首先体现在空间层面,既包括能满足各民族充分实现交往交融交流的疆域空间,也包括各族人民共御外辱、共赴国难、休戚与共的精神空间。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建立于中国相对独立的地理环境之中,形成于文化一体、政治一统的发展大势之中,成熟于百年抗争、民族觉醒的斗争史诗之中,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石。突出的包容性是中华文明绵亘延长的情感动因。中华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是扩展文明深度、锻造文明韧度、激活文明效度的重要特性。从各民族人群频繁交流交融到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从古代丝绸之路到今天的“一带一路”,中华文明以特有的智慧和包容立场,为推动实现世界和平发挥更大作用。突出的和平性是中华文明长久稳定的牢固根基。中华文明有着世界上最大范围的农耕区,农事生产对稳定秩序的追求,深深印刻在中华民族的血脉基因之中,中华文明由此形成了爱好和平、温润内敛的民族气质。
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中华文明的创新性,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和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中华文明的包容性,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和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中华文明的和平性,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所谓守正,是守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思想观念的根脉。所谓创新,是在“两个结合”的基础上,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之新。守正创新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既包含深厚的历史维度,又预示着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的时代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只有全面、系统、深入地了解和掌握五个突出特性的内在联系,才能切实践行“第二个结合”,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更加璀璨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