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1来源:菠菜网最稳定正规平台中国纪检监察报作者:韩保江
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持久战的提出,既对如何应对形势变化、确保中国经济行稳致远作出战略安排,又为我们认识当前乃至较长远的中国经济形势提供了方法论。
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既是迎战之要,更是战略必需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六稳”“六保”等重大经济政策得到有效落实,经济增长由负转正并呈现出明显的“V型”回升之际,党中央提出必须从持久战视角认清复杂严峻经济形势的重要论断,既是迎战之要,更是战略必需。
从疫情的常态化防控来看,当前,新冠肺炎疫情虽然在我国总体上得到有效控制,但偶发性和输入性病例仍时有发生,个别地区仍存在较高风险;在全球范围内,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肆虐。全球化时代,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消除。
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来看,中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并逐步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一个长期过程。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将重塑经济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进而形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更长久的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和新动能,必须着眼长远,不断培育有助于中国经济持久或永续发展的新兴产业和新经济增长点。
从国际形势来看,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民族主义、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等“逆全球化”思潮泛滥,霸凌主义和新冷战行径甚嚣尘上,必须要有长期和持久应对外部严峻复杂局面及风险挑战的思想准备。
我国即将制定“十四五”规划并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更需要我们树立持久战意识,用更长远的眼光观察形势、谋划发展。可以预见,在未来的现代化建设征程中,我们遇到的困难和风险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强度都将超过我们已经或正在应对的,因此,不仅需要我们继续保持“任凭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的战略定力,而且需要我们更有耐心,更有韧性和长劲,从而成为“笑到最后的胜利者”。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提出“兵民是胜利之本”。新形势下,统筹做好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战胜来自国际和国内的各种困难和挑战,需要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和广泛支持,需要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
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抓牢抓好“第一要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在前进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近代中国落后挨打、受人欺辱的历史教训刻骨铭心。一个民族只有自强,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自立。我们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历程,最终靠的是发展。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需要具体体现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用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安排和具体行动上。创新发展解决的是发展动力问题。要在激烈的世界经济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协调发展解决的是发展不平衡问题。在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情况下,主要追求的是速度,但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就要注重发展的整体效能,否则“木桶效应”就会显现。因此,必须注意处理好区域、城乡、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等重大关系,从而使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质量得以提高。绿色发展解决的是人与自然和谐问题。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坚定不移推进绿色发展,让自然资本大量增值,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人民才能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开放发展解决的是发展内外联动问题。要更加积极主动参与世界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分工,继续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进一步提高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共享发展解决的是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既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不断把“蛋糕”做大,又要注意不断缩小收入差距,把“蛋糕”分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得到更充分体现,人民群众才会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必然选择,更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必然选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只有不断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体制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打破垄断、健全要素市场,增强微观主体内生动力,才能不断提高盈利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潜在增长率,进而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为此,我们必须努力形成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以及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
得益于强有力的疫情防控,我国成为全球最早走出疫情的主要经济体,经济活动也在逐月好转,但这并不意味着此后的复苏之路一帆风顺。我们面对的形势不仅仅是复杂严峻,关键在于“不确定”。在此背景下,必须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就是要一方面自觉立足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充分发挥好14亿人口的美好生活需要所汇集成的超大国内市场规模优势,充分激发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另一方面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加快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实施步伐,充分激发政府和社会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尤其是要以新型城镇化带动投资和消费需求,推动城市群、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但是,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并不是闭关锁国,而是要继续扩大开放,通过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沿线国家“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进而促进沿线国家乃至世界经济复苏;发挥我国内需潜力和产业比较优势,使国内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的可持续发展。
锤炼干部能力本领,为“一张蓝图绘到底”提供坚强保障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制定“十四五”规划关键之年。值得注意的是,以往都是制定五年规划,而今年在制定“十四五”规划的同时,也将首次制定未来15年“远景目标”,充分体现了党中央把十九大提出的“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部署落地落实的坚定决心。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党中央作出新形势下打赢经济社会发展持久战部署,成效如何,要靠领导干部带领群众去落实。这就对领导干部的能力提出新要求。
第一,领导干部要注重“理论武装”,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经济思想武装自己头脑,努力增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党员领导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有利于我们掌握科学的经济分析方法,认识经济运动过程,把握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更好回答我国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第二,领导干部要增强“斗争精神”。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至少要伴随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因此,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斗争意志。在应对外部严峻复杂挑战、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持久战过程中,只有敢于亮剑,震慑敌人,才能取得胜利。
第三,领导干部要增强“专业能力”。当前,我国发展领域不断拓宽、分工日趋复杂、形态更加高级、国际国内联动更加密切,对党领导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无论是分析形势还是作出决策,无论是破解发展难题还是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都需要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加强调研思考,加强实践历练,增强把握和运用市场经济规律、社会发展规律、自然规律的能力,努力成为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家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