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1来源:菠菜网最稳定正规平台大众日报作者:徐斌
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人领导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获得解放的指导思想,它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理论形式和实践方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表现形式,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必然随着社会实践的推进不断完善和发展。
在我国即将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际,中央出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集中总结和全面概括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的深刻思想和伟大实践,意义重大。它是我们及时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教材,是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领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系统学习整体把握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和第一卷、第二卷是一脉相承、不可分割的,共同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但它又独立成册,具有特定理论对象、逻辑结构和思想体系,集中反映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许多具有原创性、时代性和指导性的重大思想观点,具有独特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它与前两卷连接的节点,是我国正式进入强起来的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如果说第一卷、第二卷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形成,那么第三卷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展、成熟的代表性成果。在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30年的征程中,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努力践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主要内容、精神实质、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以坚定政治方向、明确价值目标、增强发展动力。
要认真学习和把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主要内容及其逻辑体系、核心观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新时代党和人民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的思想武器。全书以党的十九大报告为开篇和主旨,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0月至2020年1月13日期间的重要著作,包括报告、讲话、谈话、演讲、指示、批示、贺信等92篇,共19个专题,涉及党的领导、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以人民为中心、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经济、政治、文化、民生、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外交、党的自我革命等主要内容。这些内容相互独立,具有不同的理论指向和实践对象,但它们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一个整体性的逻辑体系,指向一个总目标——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其中,总问题“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是本书的导论,是总体性论述,处于引导性、总括性的地位。
各个专题可分为几个方面:一是实现总目标的根本动力:党的领导及其实现。“坚持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是本书逻辑体系中的根本性、主导性、统领性内容,它决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和战略,“完善和发展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实现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方式,“党的自我革命”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保障。二是实现总目标的主体动力:“人民为中心”及其体现。人民中心是理论体系的价值目标,改善民生是这一价值目标的当下的直接表现,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建设活动是具体体现。三是实现总目标的条件和保障,包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改革开放、祖国统一、军队建设和防范风险。四是实现总目标的外部条件,包括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原则及其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共建“一带一路”。
整个第三卷表达的核心观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优势,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观点;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全面深化改革和发展;深入推进大国外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共建“一带一路”;风险、挑战和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要增强忧患意识,发扬斗争精神。
人民立场问题意识实践导向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必须深刻领会其根本立场、精神实质和基本思想。
一个理论体系,建构和完善都具有一定的根本立场。根本立场决定理论的基础和灵魂,彰显理论的阶级特性。我们在认真学习和把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把握其知识及逻辑框架的基础上,还要对有关内容反复思考、充分消化吸收,深入思想大厦的内核,即深刻领会其基本思想及蕴含于其中的根本立场和精神实质,由此把握其思想的精华。
第三卷与第一卷、第二卷一样,鲜明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那就是人民立场。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这个朴素的目标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要求我们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这个根本立场,意味着我们各方面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都是人民利益。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人民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是改革发展的最终评价标准。
第三卷的主要内容中,还蕴含着这一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那就是,基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总目标,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总结。这一理论成果立足于新时代中国改革发展的具体实践,具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和实践导向。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是主观臆想的”“生活之树常青,一种理论的产生,源泉只能是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动力只能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现实要求。”
第三卷丰富深刻的内容,还集中体现了党的十九大以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发展的基本思想。基本思想是引导、规定主要内容、核心观点并贯穿其中、作为其基础的核心理论。它就是新时代我们应该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这一基本思想具体表现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
思想的指针行动的指南
理论建构的目的是实践,理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显示其现实性和力量。
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目的是以此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并在实践中确证和发展它的真理性和力量。因此,我们必须在掌握和理解其根本要义和精神实质的基础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自觉遵循第三卷提出的实践要求,努力践行它的根本原则和思想方法。
要在做实上下功夫。要遵循实践要求,用理论武装群众自发的头脑,以认同提高群众自觉的实践。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新思想只有在人民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变为改造世界的现实力量。而人民群众自觉实践的前提,是他们对新思想特别是当下对第三卷的普遍认同。这就要求我们全面加强对第三卷的学习、研究、宣传、阐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的水平,使人民群众将外在的、普遍性的制度、原则、目标、要求等,转化为自觉的行动,渗透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中,真正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磅礴力量。
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列宁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它揭示的是当代中国改革发展的普遍规律,而第三卷反映的是,进入强起来的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原则和普遍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联系实际情况,在解决强起来的具体问题中,将第三卷提出的思想、原则落到实处,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紧密联系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紧密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实际,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变化,紧密联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各项任务。
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精神落到实处,还要遵循科学的思维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我们的改革发展要坚持正确的思维方法,如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历史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系统思维和底线思维等。对辩证思维,他说,“在任何工作中,我们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他进一步指出,要注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注重抓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衔接,实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践行第三卷的理论内涵和思想观点,我们特别要坚持辩证思维方法。辩证法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并且根据形势的变化调整工作重点。如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实际上是一场人类和新冠病毒的战争,人类必须团结一致、密切合作,共同构成坚固堡垒。在疫情比较严重的时期,主要矛盾是人和病毒的矛盾,其他矛盾都要服从这个主要矛盾。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取得了抗击疫情的重大胜利,但疫情防控将是今后相当长时期的任务,这时就要重视两点论,我们党适时地提出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这两个方面都不能忽视。随着疫情的进一步缓和,经济社会发展就要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就全球来看,我们党对国内外形势也有清醒的判断,从战略高度提出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体现了稳增长和防风险的长期均衡战略。新冠肺炎疫情并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现代化强国征程中的一个阶段性目标,它要服从我们中国梦的总目标。在此过程中,我们既要追求效率,也要保证质量,真正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努力筑就迈向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更加坚实的台阶。